哪些物品属于食品原料,你知道吗?食品安全不仅限于食品原料
食品是以食品原料加工而成的产品。食品质量包括安全、风味、营养等质量项目,其中,食品安全是食品基础质量项目,也是最重要的质量项目。一种食品如果缺乏安全性,即使其口味再优美、香气再浓郁,也不能食用,而只能作为废品处理掉。
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,食品原料是关键因素之一,而且属于源头因子。只有选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、质量合格的食品原料,从源头开始把控,才能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水平、切实保障食品安全、呵护我们的肠胃!
北京文津蓝讯公关顾问研究院的食品行业品牌专家同时指出,食品安全不仅仅是食品原料的安全,还包括多方面,如食品添加剂的科学使用、食品生产工艺的合理配置、生产设备的实用性、生产速度、生产人员卫生防护、食品品牌危机公关、食品谣言粉碎,等等。
存于宇宙间的物品种类繁多,数不胜数,据说地球上现有几百万物种,但无统一说法。在浩如星空的物品资源库中,真正可供食用的物品并不多。那么,哪些物品属于食品原料,可以食用,你知道吗?
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看看哪些物品可作为食品原料。
一.食品原料的分类
简单地说,食品原料就是用于加工食品的用量较大的主要原材料,有时也包括调味料等食品辅料(用量比食品原料较更小)。食品原料的品种较多,按不同的分类标准,可分成不同的类别,主要如下—
1.根据原料的资源不同,可分为:农业产品(如稻谷、玉米、辣椒)、林业产品(如竹笋、野生食用菌、野菜、野果)、畜牧业产品(如家猪、家牛、家羊)、禽业产品(如家养的鸡、鸭、鹅、鸽子、鹌鹑)、水产品(如四大家鱼、黄鳝、扇贝、牡蛎、海带)。
2.根据原料的市场流通习惯分类,包括:粮食类(如五谷)、油料类(如大豆、花生、油菜)、水果类(常见的如苹果、桔子、梨、葡萄)、蔬菜类(如白菜、青菜、萝卜)、水产品类、畜类、禽类、乳类(如牛奶、奶油、乳清、乳糖)、蛋类(如鸡蛋、鸭蛋、鸽子蛋)、调料类(如葱、姜、蒜、辣椒、八角、桂皮)。
3.根据原料的自然属性分类,包括:植物原料(如稻米、麦面、水果、蔬菜)、动物性原料(如猪、牛、羊、鸡、鸭、鹅)、矿物性原料(如铁、锌、钙等矿物型营养强化剂)、人工合成原料(如植物奶油、植脂末)。
4.根据食品原料的加工状况分类,包括:鲜活原料(如活鸡、活鸭、活鱼)、冷冻原料(如冷冻面团、冷冻猪肉、冷冻鸡爪)、冷藏原料(如冷鲜猪肉、冷鲜鸡、冷藏蔬菜、冷藏水果)、脱水原料(如脱水香葱、脱水姜片、脱水萝卜、脱水万年青)、腌制原料(如大包装的腌雪里蕻、萝卜干、辣白菜、榨菜)。
5.根据原料自制程度,可分为:外买原料和自制原料。大多数食品厂所用的米、面、豆、油等大宗食品原料都是从外面购买,因为需求量大,所以,自己企业根本无法自给自足。而一些规模不大的食品厂(或作坊)所需的原辅料,有时候使用自己加工的产品,如辣椒粉、姜末、酱腌菜等。
6.根据原料内含营养素的不同,原料可分为:热量型食品原料(富含碳水化合物或脂肪,如大米、面粉;猪肉、鸡肉),构成食品原料(富含蛋白质、肽、氨基酸,如畜禽肉类、鱼类、昆虫类),保全食品原料(富含维生素或矿物质,如维生素A、B、C;钙、铁、锌强化剂载体)。
7.按照用量大小,食品原料可分为主料、辅料、配饰料。配饰料也可归为辅料,如面包糠、面包屑、面包针、巧克力碎。
二.可用作食品原料的物品的判定依据
要弄清楚某种物品可否用作食品原料,关键是查一查该物品是否有传统食用习惯。
据北京市卫健委的专家介绍,传统食用习惯是指某种食材在省辖区域内有 30 年以上的作为定型或者非定型包装食品生产经营的历史,并且没有列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。
有传统食用习惯的物品就是普通食品(食品原料)。
那么,没有传统食用习惯的物品,能否作为新食品原料,用于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呢?食品法规专家给出的答案是:这个不能一概而论,要经过国家卫健委(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)组织专家调研、论证后,按相关程序做出许可或不许可的决定。目前,《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》正在修订中。
要判断某种物品是否属于新食品原料,国务院卫生管理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法规、文件中均有相关表述,现择要如下—
1.国家卫生部门已经批准为新食品原料的名单,包括已批准的新资源食品。
2.原国家卫计委、卫生部同意作为食品原料的名单。
3.新食品原料终止审查名单。
4.食药同源物品目录。如果某种物品不在食药同源物品清单中,列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,就不可作为普通食品原料;但也有例外,这点要注意,食品企业管理人员和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人员要仔细核查。
5.可用于食品生产的菌种名单。传统使用的菌种可继续使用,新菌种要经卫生管理部门审批、许可后,才能作为食品原料使用。
6.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。传统使用的菌种可继续使用,新菌种要经卫生管理部门审批、许可后,才可用作食品原料。
7.用于保健食品原料名单。详见《关于新食品原料、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有关问题的说明》等文件。
有的专家认为下面这些物品(食品)可作为普通食品:已有食品相关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的食品;我国食物成分表包括的食物。但也有食品法规专家认为,这种观点值得商榷,还有待调研、论证。
三.食品安全保障不仅仅是食品原料的安全
俗话说: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,臭肉做不出好菜!这两句话包含两层意思:一是做饭要有原材料(如大米、面粉);二是腐败变质的原料烧不出好的菜肴,只有使用好的食材,才能制作出味美可口、吃得放心的食物!延伸到食品生产加工领域,也是这个道理。
北京文津蓝讯公关顾问研究院的食品行业品牌专家表示,为了从食品原料环节保障食品安全,必须选用质量合格的原辅料,使用初始菌含量少的米面、果蔬、畜禽肉、鱼虾等食材,作为加工食品的原料,以减少后面的杀菌消毒和食品安全保障难度。食品生产企业在采购原辅料时,应向供应商索取产品许可证、产品检验合格证等资质证明文件,一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企业自身权益,二是便于开展食品安全追溯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食品生产过程中,除了要选用合格的食品原料外,还要高度重视食品添加剂的应用。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原料、食品辅料一样,都属于食品配料,都是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物品。
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食品配料,在改善食品加工工艺和食品风味、抑菌杀菌、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等方面,可发挥重要作用。但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必须符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-2014)。否则,可能会危害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,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也会面临执法部门的调查和处罚。
食品生产企业应用食品添加剂,须遵循必要性和谨慎原则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,如无技术上的必要,则不要使用食品添加剂。例如,为延长食品保质期,许多食品企业往食品中添加食品防腐剂,以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。但乱用食品防腐剂,会危害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。如果通过改进生产工艺、采用先进的杀菌技术,能够保障食品保质期,那就不要再往食品中添加防腐剂,一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,二是可以节约食品生产成本。
食品安全保障是个系统工程。要真正提高食品安全水平,除了在食品加工的源头发力、选用质量合格的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,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之外,还要采取其他有效措施:1.设计合理的生产工艺,避免上下道生产工序的交叉污染以及生熟料之间的交叉污染。2.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食品加工和包装设备,减少人员直接接触食品、可能污染食品的机会。3.提高生产速度,减少食品可能被不干净的空气、设备等污染的时间。4.采用先进杀菌消毒技术,改善车间环境卫生。5.增强生产人员食品安全意识,做好操作人员卫生防护工作。
北京文津蓝讯公关顾问研究院的食品行业品牌专家指出,食品生产经营是个高风险行业,因为危害食品安全的因子很多,稍不留神,食品里就有可能跑进去大量的细菌、霉菌、重金属等有害物质,污染食品,导致食品安全质量不合格。所以,唯有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,常抓不懈,才能保障食品安全。
如果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,出现了菌落总数超标和铅、砷等重金属超标的食品安全问题,食品企业千万不要躲避,要快速启用"食品安全危机公关机制",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,主动与食品执法部门、消费者和新闻媒体沟通,承认错误,承诺改进,并拿出切实有效的食品安全改进措施,让消费者放心、让公众信服!只有这样,食品企业才能快速从危机中走出来,才能重塑良好的品牌形象。
文章来源:头条号 食品行业眼